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6-28
中专舞蹈表演(中国舞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舞蹈表演专业(1409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学制:全日制六年
三、中专部简介
中专部作为专业基础性教学部门,调动学院最精英的师资,力争做到将传统的中专职业教育模式与普通高中文化课备战高考模式相结合,既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又学习文化知识、为高考奠定坚实基础,为高校输送优质人才。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培养出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基础人才。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置公共基础课,如:思想品德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及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六、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课堂教学 独立实践
教学环节 累计
理论教学 专业实践
学时 学时 学周
课
堂
教
学 公共基础课 1884 1884
专业核心课 2564 288 4200
专业方向课 1420
专业选修课 160
小计 2044 3984 288 6316
独立实践教学 入学教育 40 40
军训国防教育 40 40
小计 80 80
其中 理论教学合计 2040
理论占比(%) 32.2%
实践教学合计 67.8%
七、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进程表
独立设置的
实践实训课程 总
学
周 学
时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五学年 六学年 考核方式
序号 名 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考
试 考
查
1 新生入学教育 1 40 √ √
2 军训 1 40 √ √
合 计 2 80
八、课堂教学进程表
课 堂 教 学 课 程 总学时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五学年 六学年 考核方式 授课方式
类别 序号 名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考
试 考查
公共基础课 1 思想品德 212 √ √ √ √ √ √ √ 课堂授课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6 √ √ 课堂授课
3 语文 622 √ √ √ √ √ √ √ √ √ √ √ √ 课堂授课
4 数学 302 √ √ √ √ √ √ √ √ √ √ √ √ 课堂授课
5 英语 604 √ √ √ √ √ √ √ √ √ √ √ √ 课堂授课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36 √ √ √ 课堂授课
7 历史 36 √ √ 课堂授课
8 地理 36 √ √ 课堂授课
小计 1884
专业核心课 1 舞蹈基训 1780 √ √ √ √ √ √ √ √ √ √ √ √ 课堂授课
2 剧目排练课 648 √ √ √ √ √ √ √ √ √ √ 课堂授课
3 乐理基础与音乐欣赏 136 √ √ √ √ √ 课堂授课
小计 2564
专业方向课 1 中国民族民间舞 720 √ √ √ √ √ √ √ √ √ √ √ 课堂授课
2 毯技 636 √ √ √ √ √ √ √ √ √ √ √ √ 课堂授课
身韵 64 √ √
小计 1420
专业选修课 1 中外舞蹈简史 64 √ √ √ 课堂授课
2 舞蹈编导 64 √ √ √ 课堂授课
3 化妆基础 32 √ √ 课堂授课
小计 160
实践课 演出 288 √ √ √ √
总计 6316
九、 课程简介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品德》学时212 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为适应中职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2、《职业道德与法律》学时36 第十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专业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德艺双馨”成长这个主题,从当代中专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教育为基本内容的课程。通过学习、交往、心理调适、实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语文》学时622 第一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作为中专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古今中外学问作品为主体,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线索、创作规律、欣赏方法有较为全面的阐述,为高考奠定基础;通过阅读与思考文、史、哲、艺方面的好文章以及说、写等语言实践,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陶冶艺术情怀,培养创作思维,改善并提高艺术专业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及舞蹈作品学习的审美能力。
4、《数学》学时302 第一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认真探讨和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5、《英语》学时604 第一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结合舞蹈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掌握基本语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轻松掌握枯燥的语法,在、听、说、读、写中较好运用的句型,从而系统地掌握从词汇、时态开始的语法知识和各种句型,具有准备高考基本能力的同时,能够掌握与舞蹈术语相关的词汇,具备专业外教课简单的交流听说能力。
6、《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36 第七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为先导,以领会计算机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为重点,主要教授计算机硬件知识、WINDOWS系统操作、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音乐编辑及运用等内容。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进行计算机应用拓展学习。
7、《历史》学时36 第七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在于帮助中职生掌握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及现状培养人文精神。根据课程的需要,每单元除编排了基础知识外,还编写了与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以及同步练习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课上讨论、课后练习,能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增强分析与运用能力。
8、《地理》学时36 第八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培养科学态度、爱国情感。根据课程的需要,每单元除编排了基础知识外,还编写了与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以及同步练习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课上讨论、课后练习,能比较系统地理解课堂内容,较好掌握课堂知识。
(二)专业核心课
1、《古典舞基训》学时1780 第一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中国舞表演方向:本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解决身体的柔韧度与协调性,掌握古典舞基训开、绷、直立及重心训练等方法及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运用,为今后的剧目学习打下基础。从而具有较全面扎实的舞蹈基本技能、 技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中国舞蹈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
2、《剧目排练》学时648 第三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所学舞蹈的文化背景及意境,具备所学不同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一定水平的舞蹈表现能力。教师通过剧目课教学,使学生把基训、民间舞、毯技基础课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剧目进行合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与舞台感,掌握舞蹈表演元素、表演小品、经典舞蹈剧目、舞蹈片段等,具有一定的塑造角色的能力,舞台上具有二度创作的能力。
3、《乐理基础与音乐欣赏》学时136 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和第十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认识音的产生、性质、乐音体系。掌握不同乐曲的节奏、曲风及在舞蹈课程中的运用关系,从而使学生具有运用基本乐理知识,理性认知、分析、鉴赏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课
1、《中国民族民间舞》学时720 第二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对所学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认知,分析、鉴赏并掌握其表现风格,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汉族(云南花灯、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山东鼓子、胶州秧歌)、少数民族(藏族、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朝鲜族)的基本动律和民俗特点。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2、《毯技》学时636 第一学期至第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毯子功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提高学生肩、腿、胯、腰等身体部位的软度、开度、力度和控制能力,掌握腿功、腰功的基本技巧动作。并使学生了解“跟斗”的基本要领,掌握一定的“跟斗”技巧。全面提高速度、灵敏度、力度、柔韧度、幅度及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毯子功基本技术技巧。
3、《身韵》学时64 第二学期和第九学期 为考试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准确把握民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形体运动规律上的具体体现。
(四)专业选修课
1、《中外舞蹈简史》学时64 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 为考试课
该课程通过中外舞蹈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世界舞蹈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它的艺术进程中的历次重大转折,推动艺术发展的内外因素,主要代表人物舞蹈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舞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掌握舞蹈历史理论知识,在以前所学舞蹈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2、《舞蹈编导》学时64 第十学期至十一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编导理论知识和技法,能够认识肢体动作的结构及运动轨迹,能大胆的进行创新,具有一定的即兴舞蹈能力。
3、《化妆基础》学时32 第三学期 为考试课
本课程主要训练学生自我完成舞台艺术表演的面部化妆及简单的舞蹈作品造型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各种化妆工具的使用,清楚色彩、服装、发型、饰物等与整体形象设计的关系,掌握舞台演出面部各部位化妆的基本操作方式,特别是基面化妆、眼部化妆、眉部化妆和唇部化妆的基本操作方法。